|
|
“新农科”视域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探索 |
杜克兵, 舒常庆, 蔡月, 周志翔, 王鹏程 |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武汉 430070 |
|
|
摘要 全球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都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启动的"新农科"建设对林学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也随之有所改变。传统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涵认识不足、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仍以灌输式为主、教学管理体制弹性不足、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实践教学内容简单易行、林科教协同育人力度不够、为学生提供的拓展国际视野的空间有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林业行业以及相关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难以满足"新农科"建设对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华中农业大学从"新农科"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思路,并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深刻领悟新时代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其内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或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构建"听、学、练、考、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以"三全育人"和课程群建设为核心,构建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课程群的课程体系。三是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构建包括国家、学校、学院3个层级的创新训练体系,落实本科生导师制,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学过程考核制度、教学奖惩制度等。五是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林科教协同育人新机制。六是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涉农类高校或研究机构等的交流合作。实践证明,"新农科"视域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
|
关键词 :
新农科,
林学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改革,
协同育人
|
|
基金资助: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度新农科研究类项目"新农科视域下林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造升级的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111。 |
[1] |
任天宝.现代烟草农业课程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体系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现代烟草农业专业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225-227
|
[2] |
郝婷,苏红伟.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新农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8(3):55-58
|
[4] |
青平,吕叙杰.新时代推进新农科建设的挑战、路径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35-41
|
[5] |
范立鹏,杨长峰,肖基浒,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背景下林学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相关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2):42-47
|
[7] |
张炜.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高质量特征与要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5-9
|
[9] |
余旋,赵忠.森林培育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3):121-123
|
[11] |
胡晓静,宋于洋.对林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6):145-146
|
[12] |
刘粉莲.创新林学实践教学体系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40-41
|
[14] |
殷文,柴强,于爱忠,等.高等院校农学专业毕业实习问题剖析与改革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8):70-74
|
[15] |
闫东锋,毕会涛,李继东.林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2):21-25
|
[17] |
罗杰,周靖靖,梅莉,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林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3):11-13.
|
[3] |
牟少岩,刘焕奇,李敬锁."新农科"专业建设的内涵、思路及其对策:基于青岛农业大学实践探索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20(1):7-11
|
[13] |
殷文,柴强,李玲玲,等."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学刊,2020(14):28-31
|
[8] |
高才道,张立新."新农科"人才应具备的创新素质和培养路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20(1):51-55
|
[10] |
周靖靖,罗杰,梅莉,等.林学专业综合实习改革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7):249-251
|
[18] |
刘苑,郭圣茂,杜天真,等.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2):4-7.
|
[6] |
刘竹青."新农科":历史演进、内涵与建设路径[J].中国农业教育,2018(1):15-21
|
[16] |
王有宁,赵丽艳,傅本重,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8):210-211
|
[1] |
柯水发, 纪元, 温亚利, 孔祥智. 新时代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拓展[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32-39. |
[2] |
李宗波, 赵宁, 杨斌. 新林科建设背景下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55-59. |
[3] |
张瑜, 马超, 汪涛, 张柏林, 王丰俊. “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1): 60-63. |
[4] |
袁杰, 贾小明, 李卫忠, 王娟娟.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林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3): 19-23. |
[5] |
王艳梅, 毕会涛, 张志华, 刘震. 林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3): 35-40. |
[6] |
韩婧, 熊典广, 梁小红, 宗世祥. NOW.Lab数码显微无线互动系统应用于“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病理)”课程实验教学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2): 58-61. |
[7] |
许芗斌, 许诗凯. 存量时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前期调研分析教学环节的改革探索——以重庆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3, 41(02): 76-78. |
[8] |
李胜, 季睿, 叶可陌, 赵燕菲, 杨联. 基于翻转课堂的“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探索——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6): 62-66. |
[9] |
韩巧玲, 赵玥, 赵燕东, 陈锋军, 颜小飞. 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最优化方法”课程教学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10-13. |
[10] |
宋莎莎.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48-51. |
[11] |
郑菲, 国辉, 何晓青.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60-62. |
[12] |
马凯恒, 杨桂燕. “遗传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5): 63-67. |
[13] |
何茜, 周玮, 许窕孜, 陆永超, 陈晓阳.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林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16-20. |
[14] |
张广奇, 齐新民, 韦小丽, 郭其强, 谭伟. 林学专业“林业经济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以贵州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64-67. |
[15] |
于晓南. 基于VARK学习风格模型的“园林树木学”课程多感官教学法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22, 40(3): 76-7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