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包容化、平台化发展特征的研究 |
王忠君, 王鑫, 刘毅娟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83 |
|
|
摘要 风景园林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学科的理论体系先天不足、复杂多样的实践问题导致的学科知识体系庞杂化、学科知识体系急需社会学科知识予以补充和完善等3个主要问题。以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为导向,新时期的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具有以下需求特征:一是构建本土化、规范化的风景园林学科理论体系需要"外向"发展动力;二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应用性特征以及行业面对的复杂多样需求需要学科外延"多元化"拓展;三是风景园林学科研究对象由"增量建设"变为"存量提质"的新态势需要学科建设更关注社会发展需求。为此,学界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包容化、平台化发展理念。在此背景下,通过梳理国内外风景园林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风景园林学科历史使命的发展、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关注重点及导向的变化、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建构的取向等方面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对"包容化发展、平台化建设是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的必然发展特征"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包容化发展是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不二导向、平台化发展是风景园林学科建设的必然前沿,并得出以下结论:风景园林学科在积极补充其他学科理论知识以扩充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应增强对外围学科的影响力和支撑作用,通过共生、共享、交融的方式实现与其他学科组建优势学科群的目标。
|
|
关键词 :
高等教育,
风景园林学科,
包容化发展,
平台化建设
|
|
基金资助: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项目"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校外导师胜任力评价体系构建",项目编号17zlts14。 |
[1] |
周春光,李雄.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的回顾与前瞻[J].中国园林,2017,33(1):17-20
|
[2] |
杨锐.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中的9个关键问题[J].中国园林,2017,33(1):13-16
|
[3] |
余韵,李霄鹤,董建文.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竞争优势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理论视角[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9):179-184
|
[4] |
刘滨谊.风景园林需更大格局[N].中国建设报,2017-09-13(8)
|
[5] |
杜春兰,雷晓亮,刘骏.当代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挑战与思考[J].中国园林,2017,33(1):25-29
|
[8] |
傅凡,杨鑫,薛晓飞.对于风景园林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4,30(12):80-83
|
[9] |
李雄.注重质量建设提升风景园林教育核心竞争力[J].风景园林,2015,22(4):31-33
|
[10] |
鲁敏.风景园林一级学科下的专业发展困境及对策——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5,30(3):299-306
|
[11] |
李睿煊,李香会.跨界·融合·创新——美国风景园林跨学科教育模式探究与借鉴[J].美术大观,2014(10):136-137
|
[12] |
魏方,许晓青,廖凌云.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专业理论课程研究——以工学、农林学、艺术学为背景的32所院系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7(2):92-98
|
[13] |
张天洁,李泽.关怀他者跨越边界——美国高等院校风景园林服务学习课程刍议[J].中国园林,2015,31(5):27-32
|
[14] |
李正,李雄.基于国际视野的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38-44
|
[15] |
唐洪亚.浅议英国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4):116-118
|
[18] |
林广思.北林风景园林学科创办及发展[J].风景园林,2012,19(4):51-54
|
[19] |
张晓佳.论风景园林教育中规划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风景园林,2012,19(4):110-112
|
[20] |
成玉宁.由《园冶》到《园衍》——论孟兆祯先生中华风景园林思想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园林,2018,34(1):58-61
|
[21] |
方昌婷.理工类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生态化教学改革——以安徽理工大学教学实践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39(6):120-121
|
[22] |
李瑞冬,金云峰,沈洁,等."共享平台"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本科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1):118-122
|
[23] |
尼尔·柯克伍德,萧蕾.风景园林学:未来的发展前景与责任[J].风景园林,2015,22(4):70-73.
|
[7] |
刘滨谊,赵彦.冯纪忠与中国风景园林的现代性转变[J].中国艺术,2019(2):28-33
|
[17] |
金荷仙,周春光.风景园林教育的"质量转换"——2015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顺利召开[J].中国园林,2015,31(10):81
|
[6] |
杨锐.论风景园林学的现代性与中国性[J].中国园林,2018,34(1):63-64
|
[16] |
林广思,朱红.法国风景园林高等教育院校设置[J].中国园林,2013,29(6):30-34
|
[1] |
戴磊. 论近代中国林学留学生与林业高等教育的发展[J]. 中国林业教育, 2021, 39(1): 1-8. |
[2] |
李洁, 张成凤. 新时代高校生涯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4): 6-11. |
[3] |
安黎哲. 新时代林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3): 1-5. |
[4] |
韦小丽, 丁贵杰, 何跃军, 谭伟, 余丽萍. 林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之行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院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20, 38(2): 11-16. |
[5] |
黄艳辉, 方健, 行焱. 加拿大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其启示——以多伦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68-71. |
[6] |
敖妍, 马履一. 美国普渡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6): 72-78. |
[7] |
孟威, 虞依娜. 自然教育人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自然教育”兴趣小组的实践活动[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4): 1-8. |
[8] |
陈锋军. 德国工程类高等教育对我国工程类专业教育的启示[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2): 15-18. |
[9] |
陈玉珍, 张柏林. 更新教学理念完善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全国高校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发展创新研讨会”和“第一届京津冀农林院校生命科学教学研讨会”的综述[J]. 中国林业教育, 2019, 37(04): 17-20. |
[10] |
初磊, 刘霞, 王良杰, 张金池. 高素质复合型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6): 1-5. |
[11] |
田明华, 高薇洋, 胡明形, 向 燕. 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及后续工作的探讨——基于北京林业大学大类招生新生专业意愿的问卷调查[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3): 1-6. |
[12] |
岳文秀, 柳春茹, 李 理. “主题创作”模块在风景园林类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3): 51-56. |
[13] |
刘先 王玉哲 陈灿 范海兰. 高等农林院校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课程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2): 37-40. |
[14] |
崔晓晖1张戎2陈俊生2齐建东1. 基于混合驱动的本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以北京市某大学为例[J]. 中国林业教育, 2018, 36(1): 20-24. |
[15] |
胡 青 刘忠华 郭惠红 侯佳音 徐桂娟 高 琼 张柏林.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林业教育, 2017, 35(S): 34-39. |
|
|
|
|